電視紀錄片《千里江入淮》近日亮相安徽衛視,收獲好評—— 鋪展再造山河的時代畫卷
發布日期:2024-03-17 瀏覽次數:8269
引江濟淮工程是新中國在建最大的綜合性跨流域引調水工程。
《千里江入淮》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和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聯合出品,為2022年度中宣部文化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安徽省委宣傳部重點文藝項目,從積累素材到完成制作,前后歷時8年。全片分為“千年越”“鳳凰引”“飛槽渡”“水調歌”“萬物生”“千帆競”6集,分別從工程歷史、工程建設、科技創新、民生發展、生態保護、航運經濟六個角度,立體反映引江濟淮工程的推進過程和工程功能。近日,《千里江入淮》亮相安徽衛視,收獲眾多好評。
偉大的工程,誕生于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成就偉大的工程。“不是自古以來的‘大河向東流、水往低處走’,而是橫空出世,‘水往高處走、從南向北流’,是再造山河,是驚天動地。每念及此,我都被深深地感動著。除極少數專業技術人員外,無論領導者還是管理層,都沒有出現在我們的鏡頭里。我們把所有的鏡頭、所有的記錄、所有的場景,都留給了施工現場,留給了奮戰在一線的人們。”《千里江入淮》總撰稿、著名作家潘小平深入走訪一線建設者,一點一滴地記錄引江濟淮工程建設的全過程,期望人們看到建設者臉上的汗水和笑容,觸摸到工程的細節和溫度。
紀錄片是時代的影像志。“紀錄片人要為時代立碑,就必須關注和書寫當今時代最能夠打動人心的精彩故事。而引江濟淮工程,正是這樣一個‘好故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都值得中國紀錄片人為其傾情書寫。”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朱曉凱認為,《千里江入淮》通過6大主題,精心構建起一個既有現實主義的科學嚴謹、又有浪漫主義的情感抒發的影像空間,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斷感受到家國情懷的精神凝聚、大我境界的價值沉淀以及賡續不絕的“大國工匠”精神。
從巨大的水利設施到施工現場的繁忙景象,從淮河流域的自然風光到城市的繁華景致,紀錄片通過鏡頭引領觀眾遨游于引江濟淮工程之中,深刻感受這一工程對中國水利發展和區域社會經濟的重大影響,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思想+技術+藝術”的全方位呈現。
“《千里江入淮》不單單是一部記錄工程建設的影片,更是一部見證時代變遷的紀實作品。片中的每一個畫面、每一段敘述,都飽含著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對大自然深刻的敬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黃雯說,在這部紀錄片中,不僅看到了工程背后的技術與挑戰,更感受到了建設者們的理想與情懷,以及一個國家不斷追求進步和美好未來的堅定決心。
《千里江入淮》不僅在宏大格局和歷史視野中展現偉大工程,而且將鏡頭聚焦普通人物,展開一個個可親可感的小故事,從而用有溫度的表達感染觀眾,讓大家感受到中國人民面對困難、不畏挑戰、勇于創新的精神。阜南縣群眾徐澳說:“紀錄片里說的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變化,老百姓的感受是最真切的。過去蒙洼老百姓喝的都是地下水,水堿大,還有點發苦。現在我們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這是我們祖祖輩輩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