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 長江與淮河“牽手”
發布日期:2022-12-30 瀏覽次數:43279
12月30日,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暨二期工程開工儀式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舉行。2萬余名工程建設者歷經6年奮戰,長江與淮河實現歷史性“牽手”。
當日上午,儀式在引江濟淮工程派河口水上服務區進行。隨著現場宣布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暨二期工程開工,各級泵站開始提水,船閘打開、船舶開始通行。
12月30日,一艘貨船通過引江濟淮派河口船閘。新華社記者 陳尚營 攝
引江濟淮工程是我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集供水、航運、生態于一身的民生工程。工程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農業灌溉補水、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排澇等綜合利用,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一期總投資949.14億元,二期總投資204.07億元。
據了解,引江濟淮工程供水范圍涉及皖豫兩省15個市55個縣(市、區),輸水線路總長723公里,受益范圍7.06萬平方公里,惠及皖北、豫東5000多萬人口,形成平行于京杭大運河的中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
12月30日拍攝的試通水通航后的引江濟淮淠河總干渠渡槽(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效武介紹,江淮運河通航后,在安徽境內形成“工”字形水運網,安徽淮南到蕪湖之間的水運距離,將從繞道京杭運河的645公里減少到330公里。同時,工程年均可向巢湖補水5億立方米以上,有助于促進湖區水體流動和修復巢湖生態。
引江濟淮工程建設以來,多個單項工程規模宏大。江淮分水嶺下切46.4米、口寬357米,是國內挖深最大、等級最高的人工內河航道;淠河總干渠渡槽是世界上單跨最大的通水通航鋼結構渡槽,形成河上有河的“水上立交”壯觀景象。
轉載自 新華社
記者陳尚營、趙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