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牽手 生態利民(經濟新方位·建設一線)
發布日期:2022-05-22 瀏覽次數:9268
頭頂烈日炎炎,身側河道寬闊。戴著安全帽,身穿黃馬甲,劉君腳踩膠鞋,站在溝內。“一、二、三,放!”隨著一聲吆喝,他和幾名工人一道,沿著邊線,將塑料模板穩穩立起。在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施工現場,陣陣機器轟鳴聲中,引江濟巢段菜巢線C006—2標防護工班班長劉君忙得汗流浹背。
溝通長江淮河,惠及皖豫兩省,引江濟淮工程作為我國跨流域、跨省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和綜合利用工程,自南向北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落,新建樅陽、蜀山、東淝閘等8處綜合樞紐。上萬建設者揮汗如雨,搶抓工時奮戰一線,用拼搏展開一張“江淮”牽手、航運相連的利民藍圖。
一線施工人員搶抓工期勁頭足——
主體工程預計今年試通水通航
河道旁,邊坡上,劉君拿起木方,一端卡在溝渠邊緣,一頭抵住模板頂部。一旁的工友遞過鋼筋,找準角度,釘緊木方,長1.5米、高40厘米的塑料模板就得以進一步加固定型。
“我早上6點就到了工地,任務是在邊坡和水溝上澆筑混凝土。”看見地上的零星碎石,劉君蹲下身子,一邊清理一邊繼續說,“澆筑混凝土是為了避免建成后河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支牢模板是第一步。”
自2019年從老家重慶來到安徽參與引江濟淮工程建設,定位打樁、模板支立,混凝土澆筑、灑水養護……劉君帶著四五十名工人,一段接著一段干。在他們手下,河道邊坡順著未來水流方向逐漸成形。
“大伙都在趕工期,今天至少能澆筑250米。”劉君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吃過午飯,不等休息,趕緊又上了工地。如今,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主體工程81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預計今年主體工程能夠實現試通水通航。
施工過程中,引江濟淮工程也對生態環境進行了綜合考慮。“為保持長江與菜子湖、長江與巢湖等水系魚類洄游暢通,工程投資約1.66億元建設了多個魚道。引江濟巢段實施后,江湖水體交換,也有助于加快巢湖水環境治理。”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引江濟淮工程協調處處長徐海濤介紹。今年3月,《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實施,明確工程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劃定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加強航運管理和水質保護,提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聯合執法機制。
晚上7點,忙活了一天的劉君終于得閑打開手機,與家人視頻連線。
“現在營地的條件可比過去好多了,既有空調,又有網絡。”劉君告訴記者,搶抓工期雖然辛苦,“可保護生態、改善水質,咱也能出力!”
設計人員常駐工地解決技術難題——
幫江水翻山越嶺
蜀山泵站樞紐,一線船閘工地,鋼筋密密麻麻,吊機上上下下。沿著爬梯,劉明華邊走邊盯緊施工狀況。“不到現場放心不下。”從2016年前期論證到2018年畫圖設計,再到如今施工建設,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明華時常要來工地,答復圖紙疑點,解決施工難題,有時忙起來,作為船閘現場設計代表,他要常駐工地。
安徽境內,長江北上,需經高坡,得有泵站梯級提水。作為引江濟淮工程三級提水泵站樞紐,蜀山樞紐是江水入淮和發展江淮航運的重要樞紐工程。“泵站一旦建成,每秒鐘能將340噸水提高12.7米,足有四層樓高,能幫助江水翻山越嶺,順利入淮。”引江濟淮工程合肥建管處J005—1標段長洪后兵介紹,蜀山船閘則相當于給過往船只裝了部電梯,單線能一次性列排8艘1000噸級的貨船。通過泵站加壓、航道相連,滾滾江水才能穿行平原,翻越高山,長江、淮河順利“牽手”。
如此大規模的工程設計,難度可想而知。船閘水頭差大,河渠開挖又深,從畫圖設計到技術突破,大伙絞盡腦汁。劉明華說,蜀山泵站樞紐船閘項目頭一個要解決的就是江淮分水嶺廣泛分布的崩解巖和膨脹土問題。崩解巖開挖時堅硬,遇水又會裂。“和膨脹土遇水膨脹、失水收縮一樣,若是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渠道崩塌。”劉明華指著工地上堆積的紅土解釋。反復嘗試、改良土質,專家團隊和建設者們邊施工、邊試驗,終于攻克了這一難關。
可是沒過多久又遇新難題——新增復線船閘。結合運量考慮,船閘設計方案要從一開始的單線變更為復線。“復線船閘規模更大不說,交叉建設,難免遇到結構問題。”劉明華回憶,為了能及時調整施工時遇到的狀況,那陣子自己吃住都在工地上。今年6月,蜀山泵站和船閘設備將安裝完成,進入調試階段。“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經蜀山船閘相連,讓航運更便捷,水運物資不必繞道京杭大運河,能節省不少通航時間。”洪后兵說,預計未來蜀山雙線船閘運量每年能達8900萬噸,船隊過閘時間約為50分鐘一次。
泵站運維人員力保江水北送——
讓皖北人民喝上放心水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龍揚鎮,早上7點半,引江濟淮工程亳州加壓站運行人員王旭強已經到崗。變壓器、電纜層、配電柜,挨個檢查一遍,確認無誤,與上一班交接完成。“泵站運行得24小時有人盯著,我們都是三班倒。”
除改善生態環境、溝通江淮航運,引江濟淮工程建成后,還能緩解皖北平原和豫東地區的缺水問題。而王旭強口中的泵站,就是引江濟淮工程中將江水北送至亳州千家萬戶的主體之一。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制約亳州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僅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更是超采嚴重。2020年6月30日,隨著液壓啟閉機開啟,汩汩清水沿河道、順泵站,經74公里輸水線路,從西淝河涌入亳州市城南調蓄水庫,困擾亳州城區70多萬人的缺水問題得以有效緩解。
中控室里,顯示屏上,電壓、流量、水庫現場一目了然。每隔一小時,兩人一組的運維人員就要巡查一次。“所有機柜全看一遍要28分鐘,雖然有些繁瑣,但容不得半點馬虎。”王旭強說,通過數據監測和人工巡查,可以掌握設備運行狀況,遇到突發情況,需要運維人員立即處置。
有一次突發停電,發現機組運行中斷后,王旭強和同事立即兵分兩路。他率先沖下三層樓梯,關閉水泵出口閥門,避免產生“水錘”沖擊泵站。與此同時,另外一組趕緊將電氣進線柜切換到“分閘”位置,杜絕觸電風險。“幸好處置及時,兩分鐘內關閉了閥門,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兩小時后就恢復了正常供水。”提起那次經歷,王旭強心有余悸。
中控室里日常值守,水庫附近也要巡查。工作之余,王旭強總會和周邊村民閑聊幾句。“大家都說現在不僅用水方便,水質也好了,喝起來甜絲絲的。”王旭強笑著說,那一刻,自己作為一名建設者倍感自豪,干勁十足。
“江水北送段建成后,不僅能向安徽、河南兩地城鄉生活及工業生產供水,還能改善輸水沿線地區的農業灌溉補水條件,供水范圍涉及兩省15個地市55個縣市區。”徐海濤介紹,引長江水注入淮河,既造福兩岸百姓,也為沿線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轉載自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