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初步實現水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安徽省“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解析
發布日期:2017-03-01 瀏覽次數:8666
加快水利發展,對于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重大意義。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加快水利現代化進程,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省水利廳制訂了《安徽省“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這一規劃。
形勢:機遇與挑戰并存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進水利現代化進程的關鍵五年,水利發展既面臨難得機遇,又面臨巨大挑戰。
黨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為水利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加快水利建設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為水利發展指明了方向。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水利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區域發展和城鄉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必須統籌區域水利發展,加快補齊水利“短板”,加強水利扶貧,筑牢水安全保障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區域發展戰略的全面推進,為水利發展提供了新動力。長江經濟帶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重大規劃戰略的實施,以及皖江城市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合肥經濟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推進,為水利發展開辟了新空間、提供了新動力。
水安全保障能力仍然不高,水利改革發展任重道遠。目前,全省水利防洪減災體系仍不完善,中小型水利設施存在“短板”,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依然突出,水環境惡化趨勢仍未根本扭轉,水利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仍未形成,水利改革發展任重道遠。
總的來說,“十三五”期間,我省水利發展仍處于強基礎、補短板、上水平的階段,是深化水利改革、構建水安全保障體系的關鍵時期,需要不斷創新思路,加快發展步伐,構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的水安全保障體系。
思路:以五大發展引領安徽水利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遵循“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決策部署,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主線,深入實施“水利安徽”戰略,加快構建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水利綜合保障體系。著力加快以長江干流整治、進一步治淮、引江濟淮等為重點的防洪、除澇、抗旱、引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骨干網絡;著力加快薄弱環節建設性治理,補齊防洪減災短板;著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著力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治理,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深化水利改革,創新水利發展新機制;著力推進依法治水管水,提升工程管理質量效益;著力實施科技興水、人才優先戰略,全面提升水利行業工作能力。
堅持治水安民、興水惠民。把人民利益作為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防洪保安、飲水安全、水環境等問題。順應人民期待,通過江河整治、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治水安民、管水利民、興水惠民。
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同步謀劃推進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整治,增強防洪排澇能力,減輕洪澇災害;增強蓄水、引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強水生態系統修復和水環境綜合整治,保護好綠水青山。
堅持統籌協調、治興并舉。堅持流域治理與區域治理相協調、城市水利與農村水利相協調、治理開發與綜合保護利用相協調,從“以治為主”向“治興并舉”轉變。統籌長江、淮河、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與區域經濟發展,協調解決洪、澇、旱和航運、水環境、水生態問題,進一步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治興互促。
堅持節約保護、綠色發展。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需水管理,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以水定產、以水定城,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加強水資源和水環境保護,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維護河湖健康,促進綠色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兩手發力。堅持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培育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多元化投資主體與經營管理模式。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增強水利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目標:初步實現水利現代化
“十三五”安徽水利發展目標是全面提升防洪減災、水資源有效供給和水環境、水生態保護能力,到2020年,建成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水利支撐體系,初步實現水利現代化。
防洪抗旱減災方面。實施淮河、長江干流治理,補齊水利薄弱環節中的主要支流與中小河流治理、城鄉排澇設施建設、湖泊防洪綜合治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等短板。長江、淮河干流主要堤防防洪標準基本達到100年一遇;市級城市防洪標準基本達到50—100年一遇,縣級城市及工業園區防洪標準基本達到30—50年一遇、排澇標準基本達到20—50年一遇;主要支流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以上,中小河流防洪標準達到10—20年一遇;淮河流域重點易澇區排澇標準達到5—10年一遇,長江流域重點易澇區排澇標準達到10年一遇。山洪災害重點區域基本形成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御體系。大幅降低水庫、水閘病險率。洪澇災害、干旱災害年均直接經濟損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均控制在0.8%以內。
農村水利方面。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0萬畝,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達到85%。
水資源配置方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2020年,用水總量控制在270億立方米以內(不包括貫流火電用水和非常規水源等約65億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28%、21%,新增供水能力20億立方米,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35,城鎮和工業用水計量率達到90%。
水生態保護方面。落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制度,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總體達標率達到80%。飲用水源地主要水質指標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0平方公里。實施地下水位與水量雙控管理,基本遏制地下水超采。
水利改革與管理方面。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小型水利工程“兩證一書”制度。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河湖管理和水工程良性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全面強化依法治水管水,水法規體系和執法體系進一步完善,水行政執法能力顯著提高。
任務:持續推進水利改革與發展
安徽省“十三五”水利規劃總投資測算為2114億元。將加快實施一批重點水利項目,積極推進水利改革,強化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形成較為完善的“點、線、面”相結合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和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水管理體制機制。
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完善淮河和長江干流防洪體系。按照進一步治理淮河、國家172項重大水利項目的建設要求,加快實施淮河干流治理工程、長江干流治理工程,推進新安江綜合治理,完善江河干流防洪體系。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按照加快災后水利建設要求,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實施全省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重點區域排澇、山洪災害防治、水庫水閘除險加固、重點湖泊防洪綜合治理等,補齊防洪突出短板,提高防洪保安能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統籌水環境整治、水生態保護,修訂完善城市防洪規劃,加快實施城市水利工程,完善全省市級和縣級城市、工業園區及重要鄉鎮的防洪排澇體系。
建設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建設引江濟淮工程。引江濟淮工程從長江中下游調水,向淮河中游地區跨流域補充水源,解決淮北地區及輸水沿線地區的工業和城鄉生活供水不足尤其是枯水年份的缺水問題,打通淮河水運入江第二通道;同時依托該工程向巢湖引水,促進江湖水量交換和湖區水體流動,推進巢湖水污染治理。建設引江濟淮工程,對推進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引江濟淮省境骨干輸水干線長582公里,涉及安徽省12個市46個縣(市、區),供水范圍5.85萬平方公里、人口4131萬人。工程建設任務是: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近期2030年和遠期2040年引江流量分別為240立方米每秒和300立方米每秒,相應引江毛水量33.03億立方米和43.0億立方米;入淮規模分別為220立方米每秒和280立方米每秒,相應入淮水量20.06億立方米和26.37億立方米。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輸水線路工程、樞紐建筑物工程、跨河建筑物工程、跨河橋梁工程、交叉建筑物工程以及影響處理工程等。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建設引調水工程、水庫和重點水源建設工程、城市應急和備用水源建設工程、抗旱水源工程,鼓勵非常規水源利用。
夯實農村水利基礎。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灌區續建配套及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淮北大中溝建閘蓄水工程、水利血防工程。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綜合采取開辟可靠水源、提升供水水質、實現聯網并網、采用集中供水等方式,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和水質合格率。在距離城鎮供水管網較近的農村,通過擴容改造和管網延伸,改善供水條件。對部分規模較小、設施簡陋的單村供水工程進行配套改造,推進聯村并網集中供水。對人口相對分散區域,進行小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合理發展小水電。以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水能資源開發和綠色小水電建設為重點,統籌考慮環境、移民等因素,科學、合理、有序開發農村水能資源,繼續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程,加快推進金寨、岳西等國家級貧困縣農村水電精準扶貧項目,促進受益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加強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嚴格水功能區監管,制定污染物控制與整治方案,落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總量控制要求。按照全面保護、突出重點的原則,開展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加強重點河湖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加強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及綜合整治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重視水土保持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和水環境優美鄉村建設。加強中深層地下水超采區綜合管理。加強沿淮淮北地區中深層地下水超采區綜合管理,強化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嚴控地下水超采,規范機井建設與管理,對未經批準或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水井逐步實施封填。制定調水工程受益范圍地下水壓采方案,落實地下水水位水量“雙控”管理措施,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優先實施淮水北調受益區特別是超采區地下水限采、禁采工作。加快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完善地下水監控體系。
優化區域水利發展布局。圍繞皖江城市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皖南山丘區、皖西革命老區、合肥經濟圈建設,強化區域發展戰略的水利支撐。推進水利扶貧攻堅。繞實現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以皖北片區和大別山片區的31個重點縣和3000個貧困村為重點,加快完善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著力改善貧困地區供水、灌溉、供電條件。到2020年,扭轉貧困地區水利發展滯后的局面,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力爭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推進水利改革與管理。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重點區域節水、加強重點領域節水。深化重點領域水利改革。加快水行政職能轉變、深化水價改革、積極探索建立水權制度、完善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深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水法治建設。推進健全水法規體系、全面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全力推進水利依法行政。切實加強涉水事務管理。加強河湖水域管理與保護、pB管、加強防汛抗旱應急管理。強化能力建設。全面推進水利科技創8TpB進水利人才戰略、加強水利規劃和基礎工作、加強基層水利行業能力建設、加快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
(轉載:2017年3月1日,安徽省水利廳網站,www.ahsl.gov.cn/index.php?c=content&_id=58b179d9fd6f36902200003c)